蔡興遜大族譜修編經緯 回首頁
〔鴻儒蔡氏大旅譜〕 是日據時代,昭和十三年,族親源禮公派下蔡清標,受當時祭祀公業蔡興遜管理人蔡金聲、蔡丁、蔡世、蔡石頭等之委託編寫而成,為現存我鴻儒派源流資料中,較詳實之一,本小組選定做為本次修訂族譜的藍本。
蔡清標所編之〔鴻儒蔡氏大族譜〕,完成距今已有五十餘年矣,現派下子孫傳承曾加二、三代數千人。如再不趕快加以重修及整編,曠日廢時,有族譜中斷之慮。且興遜公業歷次派下員 大會,議題中均有重修族譜之提案,於茲數年,未能付諸行動,殊堪惋惜!在本屆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蔡肇財及全體委員監事房長的全力推動下,利用現有電腦室完整的電腦化戶籍資料,加以規劃整修,資料將更加正確,處理更迅速,乃成立族譜重修委員會,由主任委員蔡肇財任召集人,並推舉監事蔡水泉委員蔡明通 及蔡丁財負責推動族譜之整修工作,按所訂計劃逐步進行。
當初蔡清標編寫族譜時,未曾到大陸福建安溪祖籍地,致族祖事蹟之史料乃付闕如,幸好由其堂叔蔡必世宗親,提供珍藏多年之清乾隆丙申年間(西元一七七六年)衍泰公所修舊譜牒,而內容僅修至十九世,至蔡清標時代又傳了五、六世矣。復費時二年,才將各房聯屬之情形分系清楚,以舊譜重修而整新,並加以合記,有欠缺時再增補之,終編成三巨冊之 〔鴻儒蔡氏大族譜〕。
先祖衍泰公所修舊族譜,現珍藏於現任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蔡重吉宗親處,至為珍貴。另在非本宗族蔡姓親友蔡文進家中,亦曾見有類似手本,此冊頁數不多,可能是我宗族來台後系統根源之依據了,其他諸如此類之文稿,本小組亦不斷的蒐集整理中,將保存於公業檔案資料室內,建立公業之歷史文獻。
蔡清標宗親經過年餘的查訪,蒐集派下資料,於昭和十三年完成〔鴻儒蔡氏大族譜〕,因當時交通不便,資訊不發達、資料工具欠缺,全憑各相關派下口述,據以錄寫,並未詳加印證,本小組曾略為研究,發現有許多錯誤之處,如年代不符、記載錯誤,這些筆誤之處,應另加以註記、印證,以現有之工具資訊推論其錯誤之因,而訂正之。此亦不失其為我宗族之最具歷史價值文獻,及其可靠性和可用性。
我蔡姓之堂號為〔濟陽〕,而〔鴻儒〕為我蔡姓支係之派別名。〔鴻儒蔡氏〕之由來,是我蔡氏先祖,於唐朝垂拱貳年(西元六八六年),追隨陳將軍(後被尊奉為聖王公陳元光將軍 ),來閩征戰,因不旋師,居於浦之 溪橋,而後再遷於念都之〔鴻儒嶼〕。自此而後所傳派下均以〔鴻儒蔡氏〕稱之,此即為〔鴻儒蔡氏〕之由來。
由來台族祖之分析,本族先祖於清乾隆二年、三十九年、四十年(西元一七七五年)分批來台,自淡水、鹿港登陸,再移居至林口、龜口、松山、汐止、基隆七堵、五堵等地,落戶生根、散居各地。當時文化未開、交通不便,雖咫尺卻若天涯,互此不通音訊,雖親亦疏,毫無連絡,碰面難知同宗同源,似若陌路,實在可嘆!嗣適內港坪頂某公欲往基津,途經錫口過渡,與人細事衝突,幾成敵對,幸賴魯仲連出為和事,互通名姓後,始知同族操戈。當時附近親友聞訊,紛紛出面招待,極盡親切誠摯。談論中提議成立宗親會,奉祀祖籍始祖惟讓公,使派下每年可得會合認親識祖,能知木之本水之源。便於清道光四年 (西元一八二四年)成立祭祀公業蔡興遜,參加者計有三十九房份,距來台時已有五十多年矣。而有計劃的整理族譜是在日據昭和十三年(西元一九三八年)此距公業成立時也有一百一十四年了。
此次修訂族譜,計劃使用〔電腦排版〕作業,依據原蔡清標所編族譜之格式,加以延續,字體與內容力求美麗壯觀,而系統表、族譜實將更詳細清楚。並可將公業之沿革、現有組織狀況、歷年管理人、各房房長、管理委員會::一一編錄其中,最後則是現有派下員之個人資料、相片、家庭狀況、職業事業::將來編印完成,將使派下對歷代先祖至本身之一脈關係至為瞭解清晰。
人員計劃方面,興遜公業現有各房房長,均為族譜編修委員會之成員,負責資料蒐集及小組與派下之連絡人,而管理委員會委員監事為資料審查小組成員,負責族譜稿件之審查,主任委員蔡肇財為族譜編修委員會總召集人 ,監事蔡水泉及蔡丁財補助搜集資料交電腦室,蔡永輝負責資料之編寫。將派下子孫之詳細資料一一編寫成派下資料卡,內容包括生辰(加載西元年代)、輩份、族內編號、身份證字號、住址、父祖、配偶、兒子、學歷、經歷、事業::等,而族譜內之記載則較簡單,只列印出生辰、配偶、父祖、兒女。我們仍依以往之格式編客,而其他資料將建立在電腦檔案中,隨時可查詢應用之。這些資料之建立均需要派下的全力配合和提供,我們將依派下提供的資料建立檔案卡,再發寄派下做初步審查和確認,然後一一輸入電腦中。將來在資料上,若再有所欠缺時,會發函要求相關之派下補充,而每一房份在編輯時,經與房長及審查小組討論後,配合思源雜誌分期刊出,讓宗親提供更適切的改進意見。而使之更臻完美,最後編成一鉅冊,即是我們所新修的 〔鴻儒蔡氏大族譜〕。
興遜公業參考網站http://www.tssoffice.tw/t/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族譜編修小組誌